Back to top

人體氣血循環的關鍵:聲頻振動

人體氣血循環的關鍵:聲頻振動

人是活體,細胞在能量振動的基礎下運作,氧提供電力,主導器官組織在不同結構下產生不同的工作頻率,而頻率振動所產生的聲波也將不停地對外廣播傳送到周邊的環境中。因此,器官組織間可以透過聲波傳導來進行溝通,而對齊調諧氧聲頻則是器官組織間協同運作的關鍵。(參照人體器官協同運作的基礎:帶著調諧聲頻的健康氧氣)

人體的氣血循環,氣是振動的能量,以氧為中心;血是傳送載具,以紅血球(亞鐵離子)為中心。氧與鐵都是高磁化率的元素,可以藉著振動來改變電子的排列方式。因此,紅血球的亞鐵離子可以結合氧,加上胺基酸上的氧元素、體內水中的氧元素,所以人體以氧元素為中心,成為體內聲波傳導的主要介質,串連出整個調諧共振的網絡。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元素的磁化率(Magnetic Susceptibility) (From Technical Encyclopedia, Mc Graw-Hill, P.315)

接下來更進一步檢視血液循環系統,人體從鼻子吸入氧氣,必須經過肺臟、心臟的處理,再透過血液裏的紅血球運送到全身60兆細胞內。氧氣提供振動能量(電力),紅血球為載具,心肺則提供穩壓、整流、濾波的功能,有效地調節氧氣的振動頻率。其中肺臟進行第一道的穩壓/整流/濾波工作,心臟進行第二道的穩壓/整流/濾波工作,血管也同樣地在進行穩壓/整流/濾波工作,最後將氧聲頻調諧對齊好之後,氧氣才從紅血球上交換至細胞內部。

在整體振動系統中,其中最重要的是心臟。心臟在收縮與舒張動作中創造出心跳(Heartbeat) ,不但調節氧的振動聲頻,更為全身器官提供最關鍵的運作節奏,為全身氣血循環創造出調諧共振的基礎。人體所有的器官與組織,它們的成長與發育都必須調諧心跳,當與心跳聲波調諧共振時,才可以得到血液的灌注,才可以得到氧氣來驅動生理功能。所以胎兒是根據母體的心跳聲來成長與發育,否則不能得到母體的血液灌注與氧氣供給;而葉克膜(ECMO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只能帶動血液流動,無法創造心跳聲頻,組織間無法對齊調諧氧聲頻,將致使組織缺氧,導致手腳末端出現組織壞死、腎衰竭、腦傷害(中風、癲癇)等嚴重副作用。

另外,不僅是人類而己,其他的動物與植物的循環動力也是來自於聲頻振動。我們來觀察植物的循環系統,為什麼樹木的循環能力必須來自聲頻振動?因為若是僅靠壓力推動循環,將沒有樹可以長高超過10公尺。因為在天然環境下,標準的一大氣壓力相當於76公分的汞柱高,也相當於10公尺高的水柱。

    1 atm (atmosphere)  =  76 cm-Hg  =  1033.6 cm-H2O

如果樹木僅靠大氣壓力來創造循環,樹木的水循環系統將受限於10公尺,表示不可能有樹木會高於10公尺,但印度雨林中有一種娑羅樹Shorea robusta),樹高可達30~35公尺,為什麼可以高於10公尺?因為真正循環的關鍵來自聲頻振動。葉片上表皮(葉面)與下表皮(葉背)有不同的結構,在陽光的照射下就會形成不同的溫度,溫差創造出壓力,就可以創造出葉面振動。另外風吹也可以產生振動,且不同的葉片形狀將產生不同的振動聲頻,所以高山上的植物會是針葉結構,就是克服高海拔的低壓與乾冷的氣候條件;而果實愈大的植物就會有愈寬厚的葉片振動來創造大量的水循環能力,才能長出大顆的果實。

所以運動的效益在那裏?在創造肌肉振動來推動人體氣血循環。雖然血流的速度會加快,但卻拉高振動頻率,致使身體的振動聲頻偏移,造成對齊調諧到四肢與表層的肌肉等組織上,反而減少內臟與腦部的共振,導致內臟與腦部的缺氧傷害。這就是為什麼傑出運動員們總是壽命不長,而好不容易長壽一些的,卻又百病叢生,難以享有健康無病的晚年。

那什麼才是有益於內臟與腦部的運動呢?大量補充健康氧氣,且是能與內臟與腦部調諧聲頻的健康氧氣。當氧聲頻能與內臟器官與腦細胞調諧共振時,才是真正的內臟運動與大腦運動。

分享文章
Facebook twitter line wechat googleplus